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

那些人、那些事──我在beBit的5天實習





一輩子都要問自己的問題:What do you want to do? 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?

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,它是由一連串的人生經驗串聯而成的。我總覺得,人生的意義不是光坐著發呆就能夠想像出來的,草泥馬我們又不是哲學家!人生一輩子會經歷不少真實的事件,每一個悲傷、開心、失敗、迷惘、成就的當下,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、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。

上星期在beBit的5天實習(其實是面試的一個過程)對我來說是個非常寶貴的經驗,雖然只有短短5天,但卻是我第一次真實的踏進一個私人公司、參與他們整個工作的狀況,並且見識一個start-up公司是如何在有限的人力和資源下做最有效率的運作。

beBit是一個日本的網路行銷顧問公司,希望能夠藉由「使用者中心」的理念和方式去引導企業的網站建置及公司策略,並且創造商業影響力。日本的公司已經成立了13年了,台灣分公司則是去年才開始營運,目前也希望能夠進軍上海及中國市場。辦公室的人很少,仔細算算只有11個人,但裡面的每個人都非常親切,辦公室的氣氛也很融洽,時常彼此互開玩笑。但工作起來那種認真和熱情可是少不了的,我早上9點進公司的時候,大部分的人根本早就都已經到了,至於下班時間,不到晚上10點多是沒有人離開的,我待的那星期他們剛好接了幾個比較大的project,大部分的顧問也都一直到半夜才回家。至於假日....你說呢?他們會有正常的休假嗎?

我很喜歡beBit裡的人和公司文化,他們每一個人都很樂於分享,不會因為我們是小小的實習生就瞧不起我們,反而很樂意聽我們的想法。裡面充滿了很多熱情而且特別的人,他們不安於大公司裡的僵固體制,希望能夠在beBit做些不一樣的事情,創造屬於自己的影響力。說實話,這真的是個很辛苦的工作,顧問們經常要彼此開會討論,不僅工時長(都快睡公司了),而且壓力也滿大的,需要在非常短期內呈現結果給客戶,所以顧問們必須要有很大的熱情去支撐自己從事這份工作,如果只是單純的把它當成賺取生活津貼的手段的話,真的無法走得長久。

中島先生是台灣beBit的董事長,之前在富士銀行工作,他說他在那裏一開始是做copy的工作,但他覺得那樣很無聊,所以他在copy文件之餘,開始幫忙找客戶及服務,當他達到了公司規定標準業績的4倍時,他跑去跟自己的主管說:「嘿!我達到了4倍的業績,我有能力可以幫公司創造影響力!」但主管卻跟他說:「很好,但你的工作是copy。」所以他又回到了copy的routine──持續了整整2年。他說他覺得他無法在富士銀行這樣的大組織下看到自己的價值,每個人都是大機械的一個小小螺絲釘罷了,但他不想當這個小小的零件,他想做些不一樣的事情,他想要創造不一樣的、巨大的價值!所以他離開了富士銀行,加入了beBit。在台灣設立辦公室也是個挑戰,一切都重新開始,他們要開始找辦公室、找人、註冊,所有的事情都要從零出發,對他來說,這真的是再令人興奮的事情不過了!

秀土先生是第一關面試我們的人,說實話,他真的是個奇怪到不行的怪咖(很像死亡筆記本的L),第一天進去時以為他是個很活潑輕鬆的人,但後來才發現他其實是個默默的觀察者,很喜歡觀察別人的一舉一動。他在公司主要負責HR和整個公司的策略,是個忙到不行的角色,一天到晚都在跟別人meeting。他人非常好,但講起英文來非常日本,跟他講話會讓我有在演日劇的fu,哈哈。最後一天跟秀土先生一起逛夜市還跑去喝酒(據說他很喜歡去pub,但進去都不跳舞,反而是一直站著觀察別人),他說他大學念的是物理,曾經休學去歐洲打工1年。我問他說Why Europe? 他說因為他那時候對Romania有種執著,覺得自己一定要去那裏,至於Why Romania? 秀土先生歪了歪頭,說他不知道,就是想去。(真的是個怪人無誤XD)他在這裡工作7年了,而且從言談之中流露中他認為這份工作帶給很多人正面的價值,而他非常喜歡這個過程也很喜歡他的工作。也是啦,沒有過人的體力和對工作的熱情,怎麼能夠做這份工作7年!7年欸!

其他像是Elsa, Shally, 貞蓁我也都很喜歡,他們都是很有趣也很有想法的人。但其實我最喜歡的是Yurina,她是一個很溫暖也很有能量的人。她爸爸是日本人、媽媽是台灣人,小學曾經在台灣待了8年,也曾經去上海復旦大學交換1年,說了一口流利的中文,主要做的工作是翻譯和行政事項。該怎麼說呢?她是整個辦公室讓我感覺最舒服也最放鬆的人,因為她的氣場沒有那麼強,雖然她這幾天都很忙,我跟她的交流也不是太多,但我佩服的是她能夠跳脫原本的專業領域(國際關係),跳脫原本的外交路,踏上一條完全不同的職涯道路。她了解自己的個性和長處,不會盲從別人的夢想,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路前進。在她身上,我真的感覺到一種很溫暖的力量!

我也非常喜歡跟我一起Intern的夥伴Tony,他是瀋陽人,AIESEC忠實成員,曾經擔任AIESEC正職,也到新加坡做過一年的hotel trainee,但他理解到這種飯店的工作生態不是他想要的,他不想要過人與人之間關係太過複雜的生活,所以他選擇離開,決定邁向新的職業方向前進,因此透過朋友的介紹來到beBit。說實話在beBit實習的這段日子,我感到非常的徬徨,而且對自己也有些失望,總覺得自己抓不到方向,也看不到未來的形狀和模樣,甚至經常自我懷疑和貶抑,但是Tony總是能夠很熱情的鼓勵我,和我分享他的經驗和對人生的想法!他對於人生有一套正面的哲學和看待方式,能夠認識他,我覺得自己很幸運!

 在這段時間,我體會到最重要的兩個事情如下

1. 社會經驗王道:
我是一個被保護得太好的學生,缺乏對社會真實的認識。在這段時間我體會到的是,真實的社會經驗絕對是幫助一個人快速成長的最佳途徑,拋開所有的「想」吧,幻想放在腦海裡太久只會爛掉!真正去「做」才是真實的,唯有與社會真實的接觸(尤其是在公司或大型組織工作)才能幫助自己累積做事的技巧、方法,也能讓自己更認識自己。不要自己坐在那邊想說:噢~我好愛顧問業,或是:噢~我好討厭銀行業,馬的有種就站起來去嘗試、去做!

 2.熱忱王道:
工作和熱忱分不開的,重點不是你想要別人怎麼看你,重點是你想要過怎樣的人生。熱忱可以來自你對工作內容的喜愛,可以來自於工作的成就感,也可以來自於他能夠帶給你怎樣的人生價值。有人就是愛high tension的工作,但也有人愛規律的上下班生活,這一切跟別人無關,重點是──What is the life you want to live? 或許會有人說:我就是不知道啊!那就去做吧,不要害怕嘗試錯誤,唯有透過真實的嘗試,才能知道什麼東西是你所追求的,而這個你所相信的價值,就是可以撐起你的每一天(無論快樂、傷心、成功、失敗)的重要因子。

說了這麼多,我最後的結果如何呢?

答案就是:我被拒絕了!(還被說不適合顧問業,哈哈)
但短短的日子裡,我認識了很多很酷的人,也學到了很多很多在學校看不到的事情,更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,所以我覺得很值得。

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

在你和海洋之間──我在比西里岸的日子

2012.7@台東, 比西里岸

在上個星期搭著小旅行的衝動,跟依亭、允如一起回到比西里岸看看好久不見的部落人們。說實話,我最初對於這趟旅行是存疑的,我找不到回去那個地方的必要,因為我對他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矛盾。比西里岸有美麗的海景和藍天、震撼人心的鼓聲、熱辣辣的陽光、樂天的人們,我在那裏看到了部落的大人和小孩想要創造出不一樣的明天,那種原住民和東部土地的能量與活力──但我在那裏卻同時面對了最失敗和孤單的自己。

美其名為部落換工,但事實上比西里岸並沒有志工的實際需求,因此空白尷尬的時間很多,倒也不是我不願意放空,只是畢竟是有個志工身分的限制,總覺得自己的存在有種多餘的感覺。最尷尬的是我必須經常一個人面對這些空白,對我來說,要打入一個群體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更何況面對的是文化差異如此大的群體。那些一個人的沉默與空白,那些不知所措和背負文化差異壓力的日子,那些合群與自閉的拉扯,讓當時的我根本喘不過氣來。但同時我又喜愛著那裏的優閒、人們臉上的笑容與莫名讓人爆笑的笑點,這一切的矛盾讓我的心情經常性的起伏,在深夜面對協會二樓的眾木雕作品、靜靜聽著遠方的海潮聲時,成了我少數能夠放鬆的時刻。

Time will heal all wounds.

抽離了半年的時間,讓自己的思緒被其他事情占滿,偶爾想起當時最純粹的孤獨感,仍感到心有餘悸。人的一生被太多事情填滿,有多少時刻可以脫離現實生活的紛擾,遠離3C用品、熟悉的朋友家人,赤裸裸、血淋淋的面對最真實、孤獨的自我?

上星期天的夜晚在MAMU家二樓坐著翻書,人們的嬉笑聲消散、一切安靜下來後的剎那,又聽到那個熟悉而令人安心的海潮聲,她爬上岸、回到海裡、爬上岸、回到海裡,我靜靜地讓自己沉浸在那來回的浪中,感到無比的安心,所有的傷口彷彿緩緩的癒合,像是有人在溫柔地拍著我的背,我不禁閉上眼睛:「這樣,真好。」

我們從來不需要後悔自己做的任何決定,當一個事後諸葛不僅不好玩,而且只會讓自己活得更累、更辛苦。

享受當下吧!所有曾經的笑容和淚水都會化為養分,支持我們走向另一個美好的明天。


2012.7@台東,比西里岸(豐年祭營火與彩虹)

2012.7@台東,比西里岸(原舞者與PawPaw鼓孩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