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

STUCK

原來等待而沒有目標的日子竟如此煎熬。

我覺得自己好像卡住了,卡在化學實驗室的蛇頸瓶裡面,怎麼鑽也出不來、進不去,於是乾脆放棄掙扎,讓自己攤在那裡,動也不動。


大部份的人聽到我要出國(註一)的第一個反應都是:「你要出國啦?好好喔!那就把握在這裡最後幾個月的時間,好好休息、好好玩吧!」可是隨著時間的逼近,我卻一點前進的動力也沒有,每天不是在無所事事的滑手機,就是瘋狂的大睡。混亂的作息根本已經快要把我給吞了,半夜兩三點死不肯關電腦,瀏覽著沒有意義的網站,白天的時間則大多處於昏昏欲睡的狀態,在日頭高掛的時候直接回宿舍倒頭大睡好幾個小時也是常有的。

我沒有動力處理註冊選課的事情,沒有動力實行自己擬定的學習計畫,沒有動力讓自己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,沒有動力成為更好的人。

我怎麼了?

我沒有跟室友或朋友吵架,沒有感情問題,大四沒有什麼課業壓力,那我到底怎麼了?

我看不到我在社會上的價值,說穿了,我只是一個即將借父母(和銀行)的錢到美國念一個價值三四百萬學位、還沒大學畢業就快要負債人生四桶金的人。我喜歡說大話,但很少真正付諸行動;我喜歡擬計畫,那很少真的實現。我討厭強迫自己做需要擔下責任的事情,人生及時行樂嘛,苦了自己又是何必。所以我很少逼自己去跟別人social或network,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每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總是以習慣性防衛的態度把東西硬擋在外面,讓自己可以在小世界裡舒服地度過。

但這回我真的要擔下責任了,出國念書是自己的選擇,花的錢卻不是自己的,我開始感受到巨大的責任感壓在身上了,這讓我感到害怕,而當我害怕的時候,我會習慣把自己埋起來,讓自己以為只要假裝看不見,就可以逃避責任──標準的Procrastination(註二)。因為我害怕擔下重責大任,害怕自己花了這麼多錢出國念書,到頭來卻無法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,害怕別人都踏實的工作、一步步前進了,我卻還只是個吃老本的god damn student,兩年後不僅lag別人一大截,還落得一身是債、毫無專長的窘境。

重點是,我喜歡的這個學科真的能當飯吃嗎?以我如此容易對事情感到不耐煩的速度,我對它的喜愛又能維持多久?念完以後,我到底能幹嘛?當初設定的目標現在看來竟是如此的遙遠而模糊,尤其在別人問:「那你以後要做什麼?」的時候,我回答得越多次,越感到一股可怕的不確定感壓在身上,越害怕到頭來一切都是一場空,因為我也不確定啊!我真的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嗎。總之,我卡住了,所有必須承受的責任、未來強烈的不確定感讓我卡住了,什麼也做不了,只能靜靜地等待,讓一切都顯得如此壓迫。

這個故事沒有結局,因為我仍然在這個不安的情緒裡,也還是只能努力告訴自己振作。或許在面臨關鍵的轉捩點時,感到害怕是必然的吧,之所以會害怕,也只是因為我們想要成為更好的人。

離印度好遠了,但還是想用金盞花大酒店裡Dev Patel的line來鼓勵自己
"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in the end. If it's not alright, it's not yet the end."

共勉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註一:我今年9月要出國念書了,念的是MPA(Master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),這個部分改天再來詳述。我只想強調,我這樣的選擇是有原因也有理想的,不是鍍金來著。

註二:心理學名詞,wiki開宗明義的定義"In psychology, procrastination refers to the act of replacing more urgent actions with tasks less urgent, or doing something from which one derives enjoyment, and thus putting off impending tasks to a later time."